组合锚杆支护机理分析 组合锚杆的基本原理是巷道支护(支架或锚杆)与围岩共同承载,并尽量促使岩层形成承载结构。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锚杆支护理论,如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组合拱(压缩拱)理论、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最大水平应力理论、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等等,无论在过去和现在,这些理论对锚杆支护机理的认识与指导岩体工程实践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研究手段的局限性,锚杆支护理论至今尚不成熟,还不能单独依靠某种理论为锚杆支护做出比较准确的设计。 从组合锚杆支护加固机理的讨论中,可以得到对锚杆支护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几点结论: 1.1 为提高被加固岩层的强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提高对顶板的锚固强度。锚固强度越大,围岩形成的承载结构承载能力越大。 1.2 巷道掘进以后,应及时安设锚杆,防止顶板早期出现离层,这样极有利于顶板的稳定。应避免安设锚杆的时间与滞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超过规定时间。 1.3 组合锚杆按规定拧紧锚杆的紧固螺母,以使锚杆具有较大的初锚力。 http://www.lcxylgg.com/